在“中國制造”已經席卷全球的同時,中國的水泵也暢銷于國外。但與西方水泵相比,我國水泵既有優勢也有劣勢。
與西方水泵相比,我國的水泵有兩方面的優勢。首先,成本低廉是我過水泵的競爭優勢。中國工人的工資水平比西方平均每天少3美元。大多數企業從農村招募工人,廠房就是工人的宿舍,這樣就降低了生產成本。中國企業租賃廠房或建設廠房的費用也比在西方國家的低。再有,中國在建筑、石油、化工、環保市場高速增長和重大調水工程也為中國泵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可以說,中國持續增長的市場空間讓中國泵業的發展也隨之增長。
但是,這些優勢是企業的外在環境造成的,并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西方泵業相比,我國泵業尚存在很大差距。
首先是設計跟不上。國內一些國有大型企業目前可以為海外泵業企業生產零部件。這些企業擁有先進的電腦數據控制加工中心和數控機床,計算機輔助設計、三坐標測量等設備。但是這些設備很少用于國內產品的加工。這也妨礙了中國泵業設計能力的提高。所以國內大多數泵企的設計能力只能滿足國內市場。
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目前國內許許多水泵生產廠家很少去自主去創新。當海外客戶參觀中國重工業項目的時候,比如造紙、石化等,發現很多項目的泵產品只是在西方的設計原型基礎上進行稍微的改變,并沒有去自主創新,生產新的產品。
加工工藝落后。盡管國內有些泵業制造企業擁有現代化的設備,可以實現自動操作,甚至連西方的鑄造企業都難以比擬。但是大多數泵企都設備陳舊、工作環境差。
為了解決目前我國泵業存在的問題,國家也采取了一些舉措來解決。也正如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泵行業分會總工程師王安生指出的,國家提出了以市場換技術的方針,以“轉讓技術、聯合設計、合作制造”等方式同外方合作,這樣確保了國內企業有足夠的分色比例,同時促進了國內企業掌握完整的研發和制造技術。
在這種形勢下,中國泵業應該抓住機遇,迎難趕上,一舉趕超西方。